佛說:“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。”戚戚然,在內心嘆息道“已坐此舟,又怎能輕還?”佛祖輕嘆“我佛度化,乃度化有緣之人。”“既是應劫之人,又怎能不在劫中,而飄然事外?”佛祖又語“凡世間種種象,皆為假象,妄象,癡象,迷象,唯不見真象。真象在心中,怎可在世間尋?太執著,則是魔!”“佛魔何別?我若成佛,天下無魔,我若成魔,佛奈我何?”佛祖睜開憐憫世人之眼,輕嘆曰“不可說!不可說!安然之,留世間安寧!”——題記人生八苦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愛別離、怨憎會、求不得、五蘊盛,將世路排滿,走之若坎坷之途,悄然即簸,崎嶇是最簡單的寫照,也是最真實的編排,都是走走停停,停停走走,看遍鉛華,留住己身。在信念中堅持著前行,迷失與眺望各半,走的路途很遠,可能并不被人知道,卻走著自己的足跡。,總是在偶然的時間停頓,舒緩一下心情,再精神飽滿的前行。走著,走著,才發現伴隨著出生而賜予的那雙眼,看到的只是表象,如果過分的信賴,可能會被引向深淵,在無聲無息中淪陷,困于幻境,自增煩惱。于是在心中對自己說,慢慢的培養,添加一雙長在心靈上的眼睛,能夠看清事態,凈化自身。
總是在心中默默的問自己,到底需要怎樣的步伐和心態去將眼前的路走好?一分坦蕩,一分擔當,一分信念,一種堅持,加一點呆癡,融幾分嬉笑,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多出去走走,讓路上的風景回答這些困擾在心中的謎題,即使不能被解開,但是我們卻在這個過程中探尋飄忽不定的心情,和真實的內心進行交流。何來腐壞?腳步中穿插著未來,哪朵花兒能夠不敗,何須疏遠了感慨,遺留下一路磅礴,在醉人之時,空余嘆息!三千疆域,不過一曲春水流!三千繁城,不過一地容身。
在海邊聆聽著大海的澎湃,凝視著,感受著大海的包容,若扶搖之云,念念皆是心聲。感受著,感受著,開始交融和看不清,到底這些是心中的苦海、相思海、愁海、思念海的融合,還是眼前的真真實實存在著的大海?聽大海的聲音,卻呼出了內心的節奏,內心中有一個聲音在重復著,不管自己想做什么事,只要是想做,總是能找到千百個理由來安
慰自己虛假的內心,說白了一切的心態就是欺騙自己與欺騙別人,但始終欺騙的還是自己,將自己說服,就會有無上的動力,讓自己感覺,如果不去做,就會是一種罪過。信念在膽怯與堅持之間徘徊,怕之、痛之、恨之等種種外在因素的加入與干擾,讓人失去理智,惶惶不可終日。凡間紅塵,亦是大海的孤零,開始學著和大海進行交流,交流去嘗試多了解一種看問題和現象的角度。
生于苦海、活于苦海、嘗便各種苦果澀水,又怎能無怨恨之心,即使不斷的凈化,可能排解這不斷的攝入?茫然若想象之云,飄忽不定,在腦海里很難找到一個安神定位的合理位置,一不小心,就會從認知里消失。不怕那些孤獨的守望,空白的輪廓,只怕淚水打濕了浪花,海水又把淚花苦澀,反復的交替,不知道到底主要的原因出現在哪里,惶恐的焦灼,不知其所行。回頭亦是無岸,哪怕是有,也會是些孤零的荒島,停靠著一時的安身。無法去斷定,當浪潮翻來,是否會把這僅有的一點點陸土淹沒。岸到了,念斷了,海畔是久無人煙的飄零,哪里有岸,只是已無生機的殘喘,哪里有岸,老死在尋找的小船,獨染一支螢火,照亮一海寂寞,海面的浪花默數著,足跡中有多少的荒誕。飄蕩在苦海之上,執念輕生,尋找著蔓延的疲憊,笑著開辟一片靜怡的天地,不求立身,僅求凈土,化作疲憊時停泊的港灣。
佛說:“人,必經歷苦海,因為牽掛在引線,思念必去尋之。”這里到底屬于什么?眾生懂之、失之、恨之、怨之的地方,生之夢死之地,死之夢醒之時,多少幽靈枯骨在哀嚎,多少魑魅魍魎在叫囂。舉目遠眺,茫茫紅塵,皆應劫之人,又皆苦難之人,走一路歡笑,又攜一路哀愁。相思無岸,紅塵萬丈,只是一葉之舟,多少愛恨之淚,多少纏綿之癡,在這眾生參悟的靈地,亦是眾生埋葬的枯冢。一切都在慌亂中注釋著結局,了然無聲,就如時間的欺騙,明明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結果,卻遲遲不肯去說!
如來大愛眾生,佛說:“人之所以痛苦,是因為總是在追尋錯誤的東西。”回首看時,世間如淡煙,空之、迷之、霧之、假之、虛之,人生匆匆,苦守一愚舟,死了相思,斷了流年,蒼山若一線之局,飄過多少法相,唯不見真身。蹉跎花敗,應了苦劫,怎守一抹笑容,風華落寞,誰笑癡迷?當星轉斗移,那是何年何月,婉轉,凄絕,用故事隔開窗簾,碎了一地的諾言,誰還保守著殘缺,翹首以待,不問初衷?
佛說:“我亦有愛,大愛,度眾生苦難,可是人不聽勸導,茫茫了斷余生。”沒有執念,怎會精彩?沒有荒唐,又怎會有回憶?沒有坎坷,怎會有風景?沒有顛簸,又怎會享受平靜?若無緣,六道之間,三千大千世界,百萬菩提眾生,為何與我笑顏獨展,惟獨與汝相見?若有緣,待到燈花百結之后,三尺之雪,一夜發白,至此無語,卻只有灰燼,沒有復燃!世間種種迷,種種妄,穿插己身,困擾己身,又哪里才有答案?努力的尋找,只是在尋找一個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。
佛說:“若世人皆像我,無情、無欲,那苦海還剩一滴苦水。”一葉愚舟漂起一重愁,前生種種,今世非非,無端徘徊,度劫人,度紅塵,因因果果,循循環環,皆由心聲起,再由心聲落,對對錯錯,覓覓尋尋,終歸一紙妄談,留于說書人,添一道風景,存一絲念想,緩緩而行,歸于一句,皆是世間渡劫人,停泊不問誰人身。 |